优势与弱势-----我眼中的印度和中国孩子
最早对印度人的印象是到弗洛里达,迪斯尼世界外围的大街上,很多卖便宜东西的印度人。
95年来到加州山景城,在公立学校教了两百多个拉琴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
搬到库市之后,左邻右舍开始卖房子,我们想,大概中国人会来买吧?有装修很好的坐北朝南的房子,有推倒重新盖的4千多尺的大宅,,,,,,,等新主人陆续搬来之后,才发现全部都是印度人买了。
紧接着,孩子游泳的俱乐部里,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尤其是小贝比的泳池里,好几个印度爸爸亲自带着不到三岁的哭得呲哇乱叫得孩子学游泳;图书馆里,大片的印度孩子们被妈妈扔在那里自学读书的;下国际象棋的,画画的,数学的,,,,,,
我的提琴教室里也自然的来了一些印度孩子们。
教印度孩子,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经验。 我当然最喜欢教的是中国孩子,他们非常的灵性,手脑并用的能力非常强,理解力强,学东西快,练琴也脚踏实地,如果肯练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我希望他进步的速度,,,,,
印度孩子则不然,看着很灵,大大的眼睛,瞪着你,嘴巴灵巧之极,尤其是没有练琴之后就来上课的孩子,可以把他每一件做过的事情描述得很生动,听到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没练琴,他不可能有时间练琴,他有比练琴重要的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
一拉琴,印度孩子的灵气就没有了,非常难教,难到像------狗熊掰棒子,教什么忘什么; 像猪八戒捡西瓜,教了这个,忘了那个。但他们却很少放弃。学不会,又不练,还要学,逼着我只好发明一种印度小提琴教学法------等待教学法。偶尔能等到一个孩子学到了一点东西,乐得赶紧的往前教吧,可人家又非常地不会啦,只好继续-------等待。
可就是这样学不会,又不努力,还很会找借口的孩子,在其他的方面却大大的不一样。
我家离此地的初高中都很近,有个别从学校来的孩子来找我,拉得一塌糊涂,一问才得知是只会吹管贝斯的老师在教弦乐,我想这不是误人子弟嘛。于是把我的名片给了我的中国孩子,请他交给他的老师,背面写着,“非常乐意帮助您教弦乐”。可我的中国孩子却拒绝把名片给老师,他不愿意管这种事,不好意思,这种毛遂自荐的事他觉得,,,,,,我也不知道他怕什么?
于是我把名片给了我的印度孩子,马上,老师的电邮就来了,我们从此开始了非常愉快的合作。他还把我推荐给了高中的乐团指挥。
我除了非常感谢我的印度学生之外,还得知他在学校参加了助人数学小组,每两天下学后帮数学不好的补课。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
在中学,我帮着老师教了一个70个学生的弦乐班,又是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另一半是中国孩子,只有一个美国孩子拉大贝斯,也是班上最明显的没有耐性的孩子。
学习开始了,从最初的持琴,拨弦,持弓,打节奏,到拉由易到难的曲子,一班孩子,当然又是中国孩子学得最好,但却十分的安静,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和喜悦。只有我这个当老师知道他们拉得好。
有一个被妈妈娇惯坏了的上海来的孩子,总是迟到,不是弦断了就是码子倒了,而且,总是要跑出去上厕所。所以孩子确实是不要娇惯的好。
印度孩子没中国的孩子那么细腻,却有一种热情在他们的眼睛里和笑容中,让人觉得他们拉得很棒。
有一次,班上排座位,通常应该谁拉得好谁坐在最前面,可这个老师不这么想。孩子们站在门外,老师一开门,谁愿意座哪就抢哪,哗啦啦,一下子,印度孩子大多数都坐在前面,无论好坏,中国孩子们都埋在缝儿里,,,,,
知道这种情况之后,我问我的高级班的学生,他通常都坐哪?他说坐朋友旁边。我说不行,下次你要”抢”首席,只有坐在首席,你才能发挥你优势,你才能引起你的指挥的注意,你的老师才知道什么叫拉得好,只有当首席,你在学校乐队才没算白混,你在我这儿学的东西才没算白学。他惊讶地看着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他自从“抢“到这个首席的位置之后,再没有放弃过,本来就是个挺要强的孩子,这下子,如虎添翼,拉琴突飞猛进,本来在我面前改不了的一些毛病,在乐团的演奏上暴露了出来后,马上就改了。当了首席之后,明显的有了责任感,上进心,考加州青少年乐团连跳两级。
印度孩子不太会学琴,但他们却非常地外向,明显地大方,能干,很容易和人交流,对人非常地有礼貌;不怎么会拉琴,却喜欢,却敢于坐在前面, 非常自信;
中国孩子明显地在学习上有优势,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落后,却不够自信,不够大方,不够忘我,不敢表现,,,,,,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看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怎么教,似乎比教什么好象更重要;把孩子教成一个怎样的人,似乎比教他从书本上学了多少东西更重要!
标签: 教学心得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指向此帖子的链接:
创建链接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