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推荐一本书:“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 著

家里人叫我“蒙古大夫”,因为我喜欢食疗,而不喜欢西药,除非盲肠炎手术什么的,非西医不可的病。

来美后,小说之类的书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买来的都是平时离不开的养生书。

“求医不如求己”很实在,所有的理论都是从“黄帝内经”上来的,但此书却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教你学筋络养生,学不会的话没关系,那就学足底按摩,如果连脚也懒得摸的话,那就自己腹部按摩去百病,,,,,

总之,看完这本书,(要买来常常看)所有人都会超过我这个蒙古大夫了。

我也常常想,我是搞古典音乐的,但我为什么不是永远的喜欢听古典音乐呢?我有时喜欢听Bluegrass;有时是现代的大自然音乐;有时古筝的声音会让我特别放松,,,“所以,用你的心去选择属于你的音乐和节奏。能感动你的,就是你的财宝。”

这是他写的一段关于听音乐的文字:

我家离单位不远,走路也就是半个多小时。一到秋末,天气转凉,我就开始步行上班了,到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只是为了感受节奏。

我走的这段路,路宽人少,路边就是街心花园,空气很好。带上耳机,放着不同曲调的音乐,踩着不同的步点,随着音乐节奏的不同,调整着步伐的频率,脚底的着力点也会随着曲调而变化,或前或后,或重或轻,或疾或缓,但是,不管怎么走,都要脚踏实地才好,不是用脚跺地,而是跟着音乐用心在体会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虽然在别人眼里我仍然是在正常的行走但自己的感觉就象是一路跳着舞去上班。

每天的心情不同,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不同的,忧郁的时候,就用忧郁的音乐来化解。轻松的时候就用欢快的音乐来抒发。情绪低落时,马上选用雄壮的进行曲来振奋,怒火中烧时适合用柔缓的旋律来平息。当然,每个人感觉各异,对音律的理解不同,别人觉得感动的,你也许毫无感觉。所以,用你的心去选择属于你的音乐和节奏。能感动你的,就是你的财宝。不要去管它是来自于贝多芬,还是周杰伦。

上班的时候,我是迎着朝阳大踏步前行,我就爱听节奏欢快的进行曲,晚上回家的时候,月明风清,我就喜欢一些抒情的流行乐。通常几首曲子还没听得尽兴,已经不知不觉走到自家的门前了。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指向此帖子的链接:

创建链接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