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11月7日在Fremont教琴后所想到的---------推荐两本书
很多家长常常问我,什么时候孩子就不需要陪了,我们都那么忙,学琴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什么时候孩子可以自己练了?孩子怎样才能像音乐会上的‘音乐天才一样’在台上独奏?怎样才能去参加比赛,,,,?其实我也常常问我自己。希望我们能从这两本书里得到一些启迪。
这几天在同时读两本书:
天才朗朗 刘元举著 2005 年10月 上海音乐出版社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的“所谓的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朗朗的成功成名,是他和他爸用了一般人都没有发挥的99%的汗水和努力,再加上每个孩子都具备的1%的灵感,让他像天才一样令每个人都赞叹不已!1%的灵感让人夸张了,天才的名字让人滥用了,成功之前的每一步艰难的努力被人们忘却了。
俗话说,没那金刚钻儿,甭揽那瓷器活儿。写一个在音乐上非常出色又异常成功的孩子,除了你和这家人很熟之外,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修养,思考和阅历。
读者本书,有点象听说书的,非常令人激动,辛苦,这本书读完了,我觉得快和朗朗爸爸一样的了一回甲状腺恶性肿瘤,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读了一本书之后感觉到学到了点什么东西的空间。
中国钢琴神话 ---李云迪 李音 易运文著 2007年8月 花城出版社
作者是拉过小提琴的,这本书写了一年的时间,读起来要慢一些,很多的地方需要想,需要慢慢地体会,吸收。如果前一本书像听说书的话,那这一本就像在听交响乐,协奏曲,
和朗朗不同的是,成就孩子的是妈妈。妈妈因为每一分钟都陪着孩子练琴,居然由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变成了一位音乐学校的陪教。但我从未在李云迪成功的时候,看到过他妈妈的身影。他的妈妈是忘我无私的,完全奉献的,沉静,刚毅,又执著的,,,,
她的这些品质,体现在了孩子的身上,书中的李云迪,是个非常有思想,又见地,对音乐有完完全全发自内心的极其深厚的理解,,,,这些深厚的音乐文化的底蕴,又在他的音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的心脏好久没有跳过了----为爱,为美好的感情,,,,,
如果你好久没有呼吸了-----深深地,深深地,感叹地,尽情的,,,,
如果你因为生活的奔波而变得麻木了还不知道,,,,
去读去听去看李云迪吧!!!
标签: 提琴教室
1 条评论:
谢谢晓荔老师分享这两本书。
您觉得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付出99%的汗水吗?
我经常为此很矛盾。最后还是觉得,相比于确保孩子还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家长心目中的“未来的成功”似乎应该放在第二位。
发表评论
指向此帖子的链接:
创建链接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