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

关于孩子的话题-------

有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孩子家长,她是专门研究脑细胞的博士后,到我们家来做客时跟我说,小荔,我很感激你当年你一直教我的两个男孩子,虽然他们又踢球又有别的爱好,可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学琴。现在发现学琴对他们的脑子是一种多么好的训练。你知道吗,如果他们只做大的运动,跑跳踢球什么的,他们的那部分Fine motor skill就永远的不会得到发展,可那个部分对他们的学习成长却非常重要。
孩子学音乐,一般的家长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修养,或者让孩子来实现自己壮志未酬的爱好,,,,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琴,是一种建脑剂,它帮助孩子练他的脑子,练习注意力的集中,练习他的耐心,发展它的fine motor skills,在美好的声音发出的一刹那,有多少细节要想,要做,而且小提琴又是左右手不同的运作,脑子和身体的高度配合,眼睛和耳朵的高度集中,才会有音乐,简单的音乐,复杂的音乐;当然还有他们对做好一件事情永不放弃努力精神。当他们把这一切用在学习上时,应该是如虎添翼,,,,,
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就大不一样。
我在高中辅导孩子拉琴,有一个印度孩子,(属于那种从来没上过提琴课的孩子),跟我大谈他的发财经,而在我们每次都要准备好拉琴的时候,他却永远得不能集中精力,每次老师讲的时候他不听,大家一起拉的时候他坐在那儿发呆,这么一来二去,他变得越来越跟不上了。
我说你在班上是名列前茅吗?
他说,“不是,你知道为什么吗?让我告诉你我的时间:下学之后,我去补习一个半小时,紧接着我又要去补习数学两小时,,,,”
我问你这么聪敏,为什么要补数学呢?
“我父母为了让我领先于别人。”
我想他连在班上讲的东西都不能吸收,家长却不知道,不知道他其实不是需要额外的补习,而是需要补习怎么样Focus,集中精力。
这种训练是要从小开始的,可孩子在学校一天八小时,精力集不集中爸妈都不会知道。只知道成绩不好,补!

我从7年前就开始在女儿的幼儿园和学校帮忙,不是自愿的,而是这类学校的规定。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种教学制度。我有机会和小孩子们一起做所有的手工,画画,涂鸦,和他们一起跳舞唱歌;又有幸在小学生的圈子里,看到非常复杂的社会缩影;看到男女孩子的明显差异,,,,,
我发现学习不好比较落后的孩子都是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好些孩子,应该是极聪明的,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明显走思,所以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这类的孩子,事情做不来的时候,容易烦躁,抱怨,放弃,呆坐。学了乐器的孩子,明显的要好得多。
所以孩子学琴无疑是家长极为明智的选择,不必为他们进步的快慢而烦恼,换一个心态,换一个思维方式,说不定会是“无心插柳柳成行”的局面呢。注意观察一下,学琴的孩子在班上总是出色的。
还有,家长如果能够一星期一次到学校帮帮忙,放弃半天工资,看看孩子怎么学,老师怎么教,朋友们是怎么相处的,及时提醒及时纠正,比花更多钱,占用孩子更多的时间帮他补习更重要。

标签: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蛹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蝴蝶呢?

蛹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蝴蝶呢?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


我是孩子们的提琴老师,却不敢以提琴老师自居。为什么呢?孩子们拉的好的时候,通常都是孩子们天赋和努力的结果;孩子们拉得不好的时候,我又会非常的自责。所以我其实是常常处于一种深深的不安之中。
************* ***************** ****************
大家的焦点都在我们的小明星扬扬的身上--------他是一个比正常孩子还多一份耐性,多一份音乐天赋,多一份对音乐的“狂热”的比较少见的孩子。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旁边的男孩子,却是一个十分多动,没有一分钟耐性,非常急躁,很容易“撂挑子”的孩子。
一年前,他们的爸爸和我一起拉四重奏,和我商量个他们找老师的问题。是找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呢?还是古典教学?老老师?还是年轻的教师?挑来挑去快达半年了,挑上了我。
哥哥很正常。妈妈偶尔带了弟弟来,就有点像卡特丽娜飓风,谁都不得安宁了。
过了几个月,爸爸妈妈决定弟弟也要开始学小提琴了!
我非常害怕,因为教这样的孩子我会很累!我真的很难想象他这么的多动,什么时候才能把弓子握好?什么时候琴才会老老实实地呆在他那一刻不得安宁的脖子上,变成他的好朋友?
但我又知道,越是这样孩子,越是只有学音乐才能让他们变得比一般孩子更不一样。
我有一个学生就有点像他一样。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妈妈把她放在特殊儿童学校,而把她的姐姐和妹妹放在了私立学校。几个春秋过去了,她从一个很会撒谎的孩子变成了很诚实的孩子;从叽叽喳喳说话不着边儿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说话有理有据,十分聪敏的孩子;从十分笨拙,到比谁都练得好的优秀的小提琴手!她的自信,她的演奏时的投入和热情,不仅远远的超过了她自己,当然更超过了她的姐姐妹妹!她的变化,她的进步,就在这每个星期一次的提琴课上慢慢地慢慢的显现着,就像蛹变成了蝴蝶一样的,,,,
回头说我现在的这个“小蛹”,每次进教室就大叫“我好饿呀!” 跑进厨房到处找吃的。
在凳子上小曲拉一次,马上就要跳下来,“我好累呀!”
就在我们演出前的排练上,我的这个“小蛹”还突然躺在地上大声地嚎哭,哭的惊天动地,哭的十几个小孩子的琴声都压不住他,,,,,因为第二首曲子太快了,他没发拉得那么完美。
你们大概没有注意到,在台上,扬扬斜着眼看到了这个小哥哥,“怎么和我拉的不一样啊?”
扬扬不知道,“小蛹”正在用着极大的克制力不要在台上哭出声来!
蛹啊,你什么时候也能变成一只蝴蝶呢?



--------------------------------------------------------------------------------

Comments:


写得真好,一个老师能有这样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家长放心又感动.
豆豆也是个好动的孩子,看了您的文章,好象心中多了一点期望.不知道几岁可以开始让他学习?
- 豆豆妈 (2008-08-25)



同感同感。老师真的是非常真诚!!!和我在演出当晚的第一印象完全一致!

孩子和孩子真是非常不一样。有这么好的老师用爱心和耐心因材施教,小蛹总有一天也会变蝴蝶的!虽然无论是对孩子、对老师、还是对家长,这破茧成蝶的过程都比较之艰难,但也正因为此,这蝴蝶才格外绚烂美丽吧。

谢谢分享!
- 开心ing(耐心再耐心宝宝妈) (2008-08-25)



写的真好,我家女儿也是个好动的孩子。什么都要自己来。 老抢哥哥的小提琴,两人为此经常发生冲突。给她玩吧, 一分钟之内弓子的毛准给断了。不给吧,又不忍心看她好奇的样子。 我试着指导她按正确的方法拉, 但人家要自己来,不要指导。。。 trouble two。。希望她什么时候变蝴蝶吧
- xiang(阳阳元元妈) (2008-08-25)



谢谢的大家的鼓励!可惜我能写的时间太少了。而且写完之后,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一篇又一篇的东西,大半夜都没睡着觉。
小孩子可以很早就开始学乐器,而小提琴是可以3岁就可以开始的乐器之一。因为提琴尺寸是可以缩小到32/1的。
开始之前,可以给她听古典音乐。我认为,比起其它的音乐,古典音乐是唯有最聪敏的人才写得出来的音乐,他的丰富,他的变化,他的层出不穷的想象力,是任何其他的音乐都比不过的。如果孩子能坐在车上,躺在床上听,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带他看其他人的演奏,如果她能有兴趣地看5到10分钟,这就是又一个好的开端。
和孩子一起唱,拍手,跳舞,如果孩子不抵触,那家长就可以进一步的引导他,,,,。
家长是永远都不可以代替孩子的。对吧?
晓荔
荔枝红了的时候
- xiaoli(violin) (2008-08-25) modify



很喜欢你的文章
- xiang(阳阳元元妈) (2008-08-25)



从现在开始,恢复听古典音乐。宝宝最近净听儿歌了。宝宝儿歌学得也快,爱跳舞爱表演。

宝宝小时候挺喜欢古典音乐的,还喜欢我拉他一起跳舞。可惜我自己对古典音乐懂太少了。如何提高父母自身的修养呢?

今晚去看DisneyOnIce,不知道算不算一点启蒙呢?
- 开心ing(耐心再耐心宝宝妈) (2008-08-25)



啊,DisneyOnIce 怎么算,纯娱乐啦。
- xiang(阳阳元元妈) (2008-08-25)



终于又看到我家真正有文采、又没有被污染的荔枝写东西啦!
真等得我白了头!
这是什么网啊?怎么没见过?
- Guest81 (2008-08-25)



我是你莱弟。读到你的文字,我们这些号称“学文科的”竟有些不敢提笔了。你把一个教师的心思写活了,明了,清晰。我的担心缘于你的文笔上乘,我捉不到你飞翔的思路。再写再写,别停止!
- Guest878 (2008-08-25)




--------------------------------------------------------------------------------



.








More...

标签:

优势与弱势-----我眼中的印度和中国孩子

优势与弱势-----我眼中的印度和中国孩子 Monday, July 23, 2007 |



最早对印度人的印象是到弗洛里达,迪斯尼世界外围的大街上,很多卖便宜东西的印度人。
95年来到加州山景城,在公立学校教了两百多个拉琴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
搬到库市之后,左邻右舍开始卖房子,我们想,大概中国人会来买吧?有装修很好的坐北朝南的房子,有推倒重新盖的4千多尺的大宅,,,,,,,等新主人陆续搬来之后,才发现全部都是印度人买了。
紧接着,孩子游泳的俱乐部里,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尤其是小贝比的泳池里,好几个印度爸爸亲自带着不到三岁的哭得呲哇乱叫得孩子学游泳;图书馆里,大片的印度孩子们被妈妈扔在那里自学读书的;下国际象棋的,画画的,数学的,,,,,,
我的提琴教室里也自然的来了一些印度孩子们。
教印度孩子,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经验。 我当然最喜欢教的是中国孩子,他们非常的灵性,手脑并用的能力非常强,理解力强,学东西快,练琴也脚踏实地,如果肯练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我希望他进步的速度,,,,,
印度孩子则不然,看着很灵,大大的眼睛,瞪着你,嘴巴灵巧之极,尤其是没有练琴之后就来上课的孩子,可以把他每一件做过的事情描述得很生动,听到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没练琴,他不可能有时间练琴,他有比练琴重要的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
一拉琴,印度孩子的灵气就没有了,非常难教,难到像------狗熊掰棒子,教什么忘什么; 像猪八戒捡西瓜,教了这个,忘了那个。但他们却很少放弃。学不会,又不练,还要学,逼着我只好发明一种印度小提琴教学法------等待教学法。偶尔能等到一个孩子学到了一点东西,乐得赶紧的往前教吧,可人家又非常地不会啦,只好继续-------等待。
可就是这样学不会,又不努力,还很会找借口的孩子,在其他的方面却大大的不一样。
我家离此地的初高中都很近,有个别从学校来的孩子来找我,拉得一塌糊涂,一问才得知是只会吹管贝斯的老师在教弦乐,我想这不是误人子弟嘛。于是把我的名片给了我的中国孩子,请他交给他的老师,背面写着,“非常乐意帮助您教弦乐”。可我的中国孩子却拒绝把名片给老师,他不愿意管这种事,不好意思,这种毛遂自荐的事他觉得,,,,,,我也不知道他怕什么?
于是我把名片给了我的印度孩子,马上,老师的电邮就来了,我们从此开始了非常愉快的合作。他还把我推荐给了高中的乐团指挥。
我除了非常感谢我的印度学生之外,还得知他在学校参加了助人数学小组,每两天下学后帮数学不好的补课。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
在中学,我帮着老师教了一个70个学生的弦乐班,又是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另一半是中国孩子,只有一个美国孩子拉大贝斯,也是班上最明显的没有耐性的孩子。
学习开始了,从最初的持琴,拨弦,持弓,打节奏,到拉由易到难的曲子,一班孩子,当然又是中国孩子学得最好,但却十分的安静,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和喜悦。只有我这个当老师知道他们拉得好。
有一个被妈妈娇惯坏了的上海来的孩子,总是迟到,不是弦断了就是码子倒了,而且,总是要跑出去上厕所。所以孩子确实是不要娇惯的好。
印度孩子没中国的孩子那么细腻,却有一种热情在他们的眼睛里和笑容中,让人觉得他们拉得很棒。
有一次,班上排座位,通常应该谁拉得好谁坐在最前面,可这个老师不这么想。孩子们站在门外,老师一开门,谁愿意座哪就抢哪,哗啦啦,一下子,印度孩子大多数都坐在前面,无论好坏,中国孩子们都埋在缝儿里,,,,,
知道这种情况之后,我问我的高级班的学生,他通常都坐哪?他说坐朋友旁边。我说不行,下次你要”抢”首席,只有坐在首席,你才能发挥你优势,你才能引起你的指挥的注意,你的老师才知道什么叫拉得好,只有当首席,你在学校乐队才没算白混,你在我这儿学的东西才没算白学。他惊讶地看着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他自从“抢“到这个首席的位置之后,再没有放弃过,本来就是个挺要强的孩子,这下子,如虎添翼,拉琴突飞猛进,本来在我面前改不了的一些毛病,在乐团的演奏上暴露了出来后,马上就改了。当了首席之后,明显的有了责任感,上进心,考加州青少年乐团连跳两级。
印度孩子不太会学琴,但他们却非常地外向,明显地大方,能干,很容易和人交流,对人非常地有礼貌;不怎么会拉琴,却喜欢,却敢于坐在前面, 非常自信;
中国孩子明显地在学习上有优势,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落后,却不够自信,不够大方,不够忘我,不敢表现,,,,,,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看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怎么教,似乎比教什么好象更重要;把孩子教成一个怎样的人,似乎比教他从书本上学了多少东西更重要!



--------------------------------------------------------------------------------

Comments:


很中肯, 也很在理

"中国孩子明显地在学习上有优势,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落后,却不够自信,不够大方,不够忘我,不敢表现,,,,,,"

这是为什么? 是纯粹因为教育吗?天性呢?
- 忘记(毛毛她妈) (2008-08-25)



请看:http://feixiaolin.blshe.com/post/141/79665
- Guest886 (2008-08-25)



写的真好!小荔写这样的东西写的最好看啦.
- Guest886 (2008-08-25)



“尤其是没有练琴之后就来上课的孩子,可以把他每一件做过的事情描述得很生动,听到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没练琴,他不可能有时间练琴,他有比练琴重要的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

哈哈哈哈!如果是中国孩子没有练琴,是不可能那么热情洋溢毫无愧疚地去和老师描述情境的。

我想是否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以致于压抑了孩子的本性?Playground里印度孩子也是比较野,喜欢抢,很多根本没有take turn概念。

我也在反思。是否我们应该让孩子也野一点?抢一点?顺应孩子的天性多一些?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多一些?咱中国父母比较擅长居安思危,总能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指出离长远目标的距离。 多点运动多点户外多多夸奖欣赏孩子也许很重要。我老爸如果在,宝宝一定过的很爽,因为我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嗨,小孩子嘛!”就大都没什么关系了。让小孩子象小孩子也许是我们应该做的。

BTW,上面是菠菜姐出的那套书吗?恭喜啊!
- 开心ing(耐心再耐心宝宝妈) (2008-08-25)



晓荔老师,很喜欢你的这篇,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中印孩子的不同,非常有帮助,也非常有启发。在公司里也发现了老印真的很能说,我只觉的是他们的语言比我们有优势,但从你这儿知道了是他们的文化特点。我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只强调谦虚,中庸的,是千里马还要等着伯乐来发掘呢,这在现代社会也许不太合时宜。很欣赏你鼓励你的学生去show performance,教琴育人,真是个好老师。
谢谢分享。
- AAmom(AA mom) (2008-08-25)



请看我们的书:http://www.bulog.cn/user2/haomei/147534.shtml
- Guest476 (2008-08-25)



毛毛妈,开心,AA妈,谢谢你们的留言,也十分赞同你们的想法。
我有一个印度家长,在他的公司是个头儿。他的又短又粗又硬的手到了夏天就开始裂口子,可他还是想跟我学琴,毫不觉得难为情。中国人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大概会抹不开面子。所以我想天性和教育都使我们中国人有太多的自知之明,太多的矜持,,,,,,
小孩子还是要鼓励他,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的能力,该放开的时候一定要放得开,像真的千里马一样,,more outgoing, more grasive, more show off,,,,,,
- Guest632 (2008-08-25)



波尔,谱庄,热烈地祝贺你们!我非常喜欢每一本书的封面和题词。
- Guest632 (2008-08-25)



很不错的书,只看了介绍就很喜欢。我挺想推荐给我们这儿的图书馆买这套书的,这样会有更多的懂中文的人看到它们,不懂中文的可能也会看,图片给人的震撼是不需要语言的。这边的图书馆台湾或香港出的书多,大陆出的书少,过两天会去问问台湾或大陆出的书他们是怎么购买的。
有英文的介绍吗?
- AAmom(AA mom) (2008-08-25)



中文版九月十五日出版,很快就出英文版。
- Guest572 (2008-08-25)



http://chenxiaobo.blshe.com/post/35/81169
- Guest320 (2008-08-25)



请看我们的编辑花絮:http://puzhuang.blshe.com/post/100/81503
- Guest320 (2008-08-25)



我们的文化里肯定有不鼓励孩子的东西. 我最担心就是不知觉中,我还会影响我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看我不自信的老妈就知道我已经算成长得很好的了.
会不会,即使我语言上鼓励,但我自己潜移默化的行为也还是会影响到孩子呢?为什么我们中国孩子这么不自信呢?
同事印度里不光水平高低,都能'吹'得天花乱坠,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要认真想想了. 谢谢你的好文.
- edel(米粒妈妈) (2008-08-25)



不够忘我, 就是self conscience吧. 是这样的.
- edel(米粒妈妈) (2008-08-25)



看到了看到了!菠菜姐和一干人马都看到了!谢谢贡献这么好的书给大家!

其中几张封面照片在网上见过,可从来没读到有关作者和照片的文字。我会托宝宝爸带一套回来,迫不及待想看想读了。
- 开心ing(耐心再耐心宝宝妈) (2008-08-25)



我看了Link上的封面和题词,直觉自己也一定会喜欢。祝贺波尔,谱庄!
开心,我可以排在你们家的waiting list上吗?
- meimei(瑶瑶瓜瓜妈) (2008-08-25)



当然可以!还有谁呀?赶紧报名哈!

其实有10本,咱可以分开来看,看完再交换。不过,光看不行,要写读后感滴!吼吼!!

干脆,咱成立一个网上读书俱乐部吧?大人孩子的书都可以分享!如何啊?
- 开心ing(耐心再耐心宝宝妈) (2008-08-25)



对呀,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孩子,我家“偷书的”那位,和我家的“熊猫小姐”就是我笔中的典型例子。自信,但在很深很深的骨子里面; 想out going, 却埋在很深很深的心里面; 想show off, 却仅仅是在家里面,,,,,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美德,但在跟别人“抢座位“的时候,你就会错失良机。
- xiaoli(violin) (2008-08-25) modify




--------------------------------------------------------------------------------

标签: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教学心得

集体课看起来很多孩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好像没学什么东西。
其实,我在一对一的课上没有教的东西全部都在这里得以实现。好多在一对一的课上觉得会浪费时间,怕他们听不懂得东西,在集体课上会变得十分有趣。
我感觉集体课教的东西就是龙的身子,一对一课上学的是所有龙的腿脚。身体贯穿部,可没腿脚又不会像条龙,所以缺一不可。我的很多学生现在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固定的集体课,就像龙没有身子一样,我很替他们着急。

明显的fremont孩子学的东西比我这边没有集体课的孩子学得多,进步快。因为从一开始他们每星期的集体课就没断过,正因为如此,我每次都可以看一群精力旺盛,快快乐乐来拉琴的孩子。也因此,每次的fremont之行,居然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同样,我也非常满意我的小小班的集体课,我也同样抱着很大希望,小龙的身子现在尽管好像只是一条小蜥蜴,慢慢地,会变成一条大龙。
妈妈们这次全都有标准的持弓,这下我可以放心孩子们的持弓会越来越好。
我有时间和妈妈们讲解学习身体的拉琴动作。拉琴,不是弓子,而是身体,身体的动作平衡通畅,弓子就自然会有一种有由身的力量带来的一种韵律,,,,搞清楚大臂小臂与运弓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左右臂之间的平面,将来亲的声音才会更通畅,好听!这些,非常重要!
这些给孩子讲起来有点抽象,但妈妈们做好了,孩子们跟的也挺像样呢。

标签:

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

优势与弱势-----我眼中的印度和中国孩子

最早对印度人的印象是到弗洛里达,迪斯尼世界外围的大街上,很多卖便宜东西的印度人。

95年来到加州山景城,在公立学校教了两百多个拉琴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
搬到库市之后,左邻右舍开始卖房子,我们想,大概中国人会来买吧?有装修很好的坐北朝南的房子,有推倒重新盖的4千多尺的大宅,,,,,,,等新主人陆续搬来之后,才发现全部都是印度人买了。
紧接着,孩子游泳的俱乐部里,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尤其是小贝比的泳池里,好几个印度爸爸亲自带着不到三岁的哭得呲哇乱叫得孩子学游泳;图书馆里,大片的印度孩子们被妈妈扔在那里自学读书的;下国际象棋的,画画的,数学的,,,,,,

我的提琴教室里也自然的来了一些印度孩子们。
教印度孩子,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经验。 我当然最喜欢教的是中国孩子,他们非常的灵性,手脑并用的能力非常强,理解力强,学东西快,练琴也脚踏实地,如果肯练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我希望他进步的速度,,,,,

印度孩子则不然,看着很灵,大大的眼睛,瞪着你,嘴巴灵巧之极,尤其是没有练琴之后就来上课的孩子,可以把他每一件做过的事情描述得很生动,听到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没练琴,他不可能有时间练琴,他有比练琴重要的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

一拉琴,印度孩子的灵气就没有了,非常难教,难到像------狗熊掰棒子,教什么忘什么; 像猪八戒捡西瓜,教了这个,忘了那个。但他们却很少放弃。学不会,又不练,还要学,逼着我只好发明一种印度小提琴教学法------等待教学法。偶尔能等到一个孩子学到了一点东西,乐得赶紧的往前教吧,可人家又非常地不会啦,只好继续-------等待。

可就是这样学不会,又不努力,还很会找借口的孩子,在其他的方面却大大的不一样。
我家离此地的初高中都很近,有个别从学校来的孩子来找我,拉得一塌糊涂,一问才得知是只会吹管贝斯的老师在教弦乐,我想这不是误人子弟嘛。于是把我的名片给了我的中国孩子,请他交给他的老师,背面写着,“非常乐意帮助您教弦乐”。可我的中国孩子却拒绝把名片给老师,他不愿意管这种事,不好意思,这种毛遂自荐的事他觉得,,,,,,我也不知道他怕什么?

于是我把名片给了我的印度孩子,马上,老师的电邮就来了,我们从此开始了非常愉快的合作。他还把我推荐给了高中的乐团指挥。

我除了非常感谢我的印度学生之外,还得知他在学校参加了助人数学小组,每两天下学后帮数学不好的补课。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

在中学,我帮着老师教了一个70个学生的弦乐班,又是黑压压一片印度孩子,另一半是中国孩子,只有一个美国孩子拉大贝斯,也是班上最明显的没有耐性的孩子。

学习开始了,从最初的持琴,拨弦,持弓,打节奏,到拉由易到难的曲子,一班孩子,当然又是中国孩子学得最好,但却十分的安静,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和喜悦。只有我这个当老师知道他们拉得好。
有一个被妈妈娇惯坏了的上海来的孩子,总是迟到,不是弦断了就是码子倒了,而且,总是要跑出去上厕所。所以孩子确实是不要娇惯的好。

印度孩子没中国的孩子那么细腻,却有一种热情在他们的眼睛里和笑容中,让人觉得他们拉得很棒。
有一次,班上排座位,通常应该谁拉得好谁坐在最前面,可这个老师不这么想。孩子们站在门外,老师一开门,谁愿意座哪就抢哪,哗啦啦,一下子,印度孩子大多数都坐在前面,无论好坏,中国孩子们都埋在缝儿里,,,,,

知道这种情况之后,我问我的高级班的学生,他通常都坐哪?他说坐朋友旁边。我说不行,下次你要”抢”首席,只有坐在首席,你才能发挥你优势,你才能引起你的指挥的注意,你的老师才知道什么叫拉得好,只有当首席,你在学校乐队才没算白混,你在我这儿学的东西才没算白学。他惊讶地看着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他自从“抢“到这个首席的位置之后,再没有放弃过,本来就是个挺要强的孩子,这下子,如虎添翼,拉琴突飞猛进,本来在我面前改不了的一些毛病,在乐团的演奏上暴露了出来后,马上就改了。当了首席之后,明显的有了责任感,上进心,考加州青少年乐团连跳两级。

印度孩子不太会学琴,但他们却非常地外向,明显地大方,能干,很容易和人交流,对人非常地有礼貌;不怎么会拉琴,却喜欢,却敢于坐在前面, 非常自信;
中国孩子明显地在学习上有优势,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落后,却不够自信,不够大方,不够忘我,不敢表现,,,,,,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会,看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怎么教,似乎比教什么好象更重要;把孩子教成一个怎样的人,似乎比教他从书本上学了多少东西更重要!

标签: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上课心得

上星期的重点是左手指灵活性,和独立性......

这个星期小小班的集体课上得很好,继上星期妈妈们开始给孩子做学习示范之后,我又重点的让妈妈们体会了持弓,平衡,运弓的重要性。

孩子们很高兴看到妈妈们也在专心认真地学琴,轮到她们的时候,她们会跳起来大声地说,“该我们啦!”这是我想看到的,慢慢从孩子心里自然发出的一种欲望,也许是一种和妈妈比高低的好胜心。小小班的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可喜,Shannon 的运弓很平稳;RANRAN突飞猛进,已经会拉ALLEGRO 和 PERPETUAL MOTION,运弓大有进步;JIAJIA的持琴也越来越稳,音色大有改进。

1,好的持弓是好的运弓的关键;
2,平稳而松弛的持琴又是好的运弓的平台;
3,琴不平稳的时候,弓子不可以上去;弓子没有再琴上站稳之前,绝对不可以开始;
4,在弓杆上,只有一个手指的运行帮助孩子手腕放松,大臂手腕手指一体的平面,体会自然重量放在琴弦上的感觉;

记住,除了短弓之外,我们还拉了一个手指的“ONE MISISSIPI"长弓,非常见效,慢慢的,可以加到TWO MISISSIPIS, FOUR MISISSIPIS......

慢弓是拉琴的基础,也是好的音色的来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