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杨明先生文章:弓在弦上乐在心中

晓荔前言:同一件事,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地方,却由三个如此不同的人来记录,大记者晓波,小提琴晓荔,眼睛失明确心明如镜的杨先生,用不同的心境,在不同的地点:北京,在回美的飞机上,在布鲁塞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察,和不同的感受写出了不同东西。我说杨先生这篇是他所有文章中为流水的一篇,和我的同属流水账类,事无巨细,简单温馨。



弓在弦上乐在心中

(比利时 杨明)


这是布鲁塞尔今冬第二场大雪。预报雪积盈尺,欧洲山区的雪可以下到一米深。所幸,晓荔已启程返美,她的飞机是昨天上午十点起飞,大概十几个小时之后到美国,乔治亚转机去洛杉矶,然后回到她自己加州的家。

我是在星期三下午在布鲁塞尔皇家博物馆与她见面的,外号美国的朋友刚刚陪我一块儿再次观看这里展出的中国书法作品,聊了一会儿天,他即离去。我在等待比利时学生路德维格为我送来新录制古诗文朗读,这时,晓荔走了过来,她大概也刚刚看完展览,她问我你是中国人吗?我回答说是。她问我是否也是游客,我说我是本地居民,她则自称来自美国,我问她在美国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她说她来自加州,她是音乐教师,教授小提琴演奏。我告诉她我的哥哥也住在加利福尼亚。晓荔问我,这附近沙布隆市场好像有卖古董小提琴的。我说,古董市场一般是星期六、星期天才开张,她又问我音乐学院在什么地方,我说我的学生来了之后我可以送她去音乐学院。过了一会儿,路德维格果然来送建制好的诗文作品,里面还有一段音乐,他解释怎么用这个小电子器具。晓荔说路德维格对你真好,这么耐心。路德维格曾跟我学过中文,他回答说,他对我也很好呀!

路德维格离开之后,我带晓荔去音乐学院,她看到路边的教堂和街心花园问了好多景观的详细情况,一会儿就到了音乐学院,正在翻阅学校情况介绍,一个中国学生走来,他说他在读研究生,从中国江西南昌来,学的乐器萨克斯管,发明这种乐器的人是比利时人,全世界都有吹奏这一乐器的人,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爱好者,并且他也来过沙布隆这一带,晓荔问了许多音乐学院学制学费还有科目方面等问题,问的很详细,她希望自己的女儿有机会来欧洲深造,这里毕竟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遂后我们离开音乐学院,才走了两步,就看见小提琴陈设在木厨窗的商店,晓荔喜出望外,她可能前二天已经听说过一些这里的情况,这次她从美国来布鲁塞尔是为了和她姐姐见面,参加一个欧洲艺术节,展示中国普通人生活的摄影照片,在开幕式上,晓荔应邀演奏小提琴,她从美国带来一把琴,但是不满意琴的质量,想借把好琴或者买一把价格适中的琴也好。真的很幸运,她居然在这里看到了这么多好琴,店主叫雅可比,他介绍说商店从一九六0年开办,在安特卫普还有一家,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一把琴的历史,多是意大利历代制琴大师所制作,还有奥地利琴、法国琴 、比利时、德国琴,品种琳琅满目,但是价格以制作年代久远的意大利琴和奥地利琴最贵。雅可比说,拍卖行最贵的琴是四百万欧元。

晓荔看了好几把琴,她经过许可,开始拉起那把奥地利小提琴,音色优美,令人为之陶醉,晓荔的技法娴熟,雅可比连说这是专业水平。

晓荔在刚进店时曾经问店主琴弓的不同档次价格,也许她有心挑选一个质量好,价格适中的琴弓,但也许是投石问路的探询而已,后来经过店主雅克比的许可,她一首接着一首曲子拉起来,如行云流水,振人心弦,雅可比连连称赞,他说他也学过小提琴,略知一二,但欣赏总归是有水平的。另外店里还摆着一架钢琴,雅可比说二月初有一场中国人弹奏的小型音乐会在这里举办,晓荔则说她刚刚在一月六日晚邀请她姐姐还有一位同事观看了一场中国来的钢琴家在美术宫的音乐会,听众有二千人之多,那是目前在国际上最出风头的中国钢琴演奏家表演的,很受欢迎。晓荔是在最后一分钟从票贩子手中高价买的票。我把自己的一张名片递给雅可比,他也拿出二张名片分别送给晓荔和我,晓荔说希望明天晚上展览开幕时雅可比也能光顾,她还说她很想用手中奥地利名琴在明天演奏,雅可比详细询问了展览地址,其实并不远,就在市中心,我说若有电话簿,凭着名字即可找到地址,他说网上也可以查到,于是坐在电脑前,果然很快找到,他说他愿意明天晚上带着这把名贵的奥地利小提琴去助兴。晓荔听了非常高兴,她一再强调明晚是十八点三十分。出门时,她又强调时间,雅可比说他尽量按时去。我告诉晓荔展览处离此地并不远,可以走过去,不必坐车,二个人三转两转经过大广场附近,果然到了正在进行照片最后摆设的展览地点,她敲着大门的玻璃窗呼叫她姐姐,很快有人开门,晓荔的姐姐穿着淡兰色服装,十分稳重,晓荔她姐姐一直问为什么不带些讲究的服饰,我说其实平时欧洲人的装束也比较随意,晓荔穿的是枣红色衣服,属冬季款式。我们在展览处坐了好一会儿,晓荔建议出去逛逛,顺便吃点特色小吃,其实比利时除了巧克力,就是炸薯条。晓荔说她不喜欢吃麦当劳那种薯条,转到市中心,她灵机一动说还是先去看看巧克力吧,她想给美国的家人和朋友学生们带回些比利时特产,我带她去商店挑选,被瑞士人买去的比利时工厂生产的巧克力最为有名,晓荔认为价格不算便宜,我说如果她认为对方值得获得赠与,就不要赚价格如何。她挑选了喜欢的点心和巧克力,最后又买了一双长筒袜。她捧在胸前一大堆要买的东西,我急忙去帮她要来一个红色的篮子,排队付款。年轻的男售货员热情地用英语说,这都是好东西呀!晓荔流利优美的英语带有美国音调。

我们走出市场拐弯又回到市中心大道,路旁有一家快餐店灯光下的小吃照片鲜艳夺目,晓荔连忙说,这就是我想吃的东西呀!这是摩洛哥、土尔其人经常制作的快餐小吃,他们在烤的一层层肉上削下一些装入面袋,还加上新鲜菜未和调料,很受欢迎。晓荔忙了一天也有点儿累了,吃得津津有味。她说了许多美国生活的有趣事情。

我把晓荔送回她下榻的旅馆,已经很晚,然后我赶到电车站,回去休息。

第二天晚上,我六点钟就到了展览中心,晓荔从化妆间出来,光彩照人,若天仙下凡,她本来身材修长,婷婷玉立,她穿的演出裙衫是短袖,玉臂生辉,更加楚楚动人,我不禁赞叹,好漂亮哟!

我提醒晓荔和她姐姐,还是有必要把她的小提琴拿来,如果雅可比不能如约赶到,还是应当做两手准备,但晓荔却非常有信心,她说要为此事祈祷,如果真的他不来,也就放弃演奏,总而言之,对雅可比的承诺她是有信心的,这个决定无异于背水一战。

雅可比如约而来,他走到我的面前轻声说道,你认不出来我了吗?我一抬头,看到他右臂腋下夹着一把小提琴,左手拿着琴弓,我站了起来,喜出望外,为晓荔庆幸遇到这么一个守时和重承诺的人。

晓荔来了,高兴地带雅可比去楼上演奏的地方,晓荔的姐姐来到我的身边,我说小提琴来了呢!她说知道了,她也很开心,把她自己的专业高级相机递给我让我临时保管,一会儿,雅可比重新回到我的身边,我们一块儿聊天,我说现在艺术品和奢侈品市场在中国也发展起来了,再贵的东西也有人买,他应到中国碰碰运气,开拓市场,雅可比说,他有一个亲戚在中国广东工作,我说是你姐妹的丈夫吗?因为他说的那个词汇在法文中是分辨不出什么亲戚关系,他回答说是他太太的弟弟,在中国搞电脑网络工作。

我这时更明白了雅可比的表现一定和这段亲情有关,来自中国的介绍一定给雅可比留下好的印象。晓荔的姐姐邀请他方便时去北京,可以和晓荔一块儿去,雅可比说不会讲英文,而晓荔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讲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摄影展开幕式上,欧盟官员介绍贵宾有欧盟成员大使和其他重要文化官员,还有商界代表,纷纷讲话。晓荔的姐姐也代表展方组织者讲话,然后大提琴演奏开始,低缓的琴声逐渐被人们交谈声音取代,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杯香槟,又不停地吃小点心,也许是希腊风味,一道一道的由侍应生传递。

接着是二胡演奏,中国传统的曲目,最后晓荔手持名贵小提琴上场,她穿的衣服高雅华贵,像出水芙蓉和初绽的牡丹,引起在场面前观众来宾的赞叹,晓荔熟练地拿起琴弓,那把名贵的奥地利小提琴在她的手中,夹在脸庞下和左膀上端,发出悦耳美妙的声音,她拉了三首曲子,引起一阵又一阵掌声,那是欧洲作曲家最著名的小提琴曲,还有一首好像是《云雀》,然后有中国的小提琴曲梁祝。这首曲子好像是中国小提琴家在海外必奏曲目,但是究竟当初是陈钢还是何占豪作的曲子,有点儿说不清的传闻,晓荔也姓陈,她倒是有一位表舅在中央音乐学院教音乐的。晓荔毕竟是科班出身,所谓驾轻就熟,演奏如此美妙的曲子,如孔子闻韶,余在场欧洲人陶醉而流连忘返。她又即兴演奏了几首别的曲子,才得以走下演奏台,这个美丽的晚上,因为晓荔的演奏锦上添花,更加精彩。

侍应生硬是要把两种荤素不同的甜点塞到我的手上,我品尝了其中的蛋糕,晓荔姐姐看到,大概担心会粘到高级相机上,连忙过来取回她的像机,并说多吃点儿多吃点!我不过浅尝辄止而已。

晓荔仪态万方,雍容华贵姗姗来到我身边,这时天色更晚,人们渐渐散去,她拉着我的手,送我到大门边,取回我的外套,依依惜别,相约在网上联络。

二0一0年一月十八日

标签: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晓荔的比利时日记------结束篇

晓荔的比利时日记------结束篇 Sunday, January 31, 2010

2 comment
143 reads







晓荔的比利时日记------结束篇

2010年1月8日飞机上记



早上六点起床。

晚上,我要上闹钟,小波说,“别列,我能-----起来!”结果,我每两小时醒来一次,而她每分钟醒来一次,都昏昏沉沉的。

吃鸡蛋牛奶。

(早餐厅,永远都是我们最早,一是因为时差,二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来的永远都这么认真勤劳吧?领导不在,还这么自觉。而且永远都只是我们三个人,好像整个布鲁塞尔就我们三个人最忙,尽管我是被迫的,不过肯定还有烤面包做牛角的师傅们)。



晓波和我拖着行李,在布鲁塞尔的晨雾和稀稀的小雪中走到火车北站。买票,5欧,进道11,赶上正开往飞机场的双层火车。晓波本来怕不认路没准备上车,但最后一秒钟还是决定和我一起走了。在火车上我帮她写下了她朋友和旅馆的电话,和英文的问话。

(就象当年我来美国,谢鸣的外公给我写的那几句一样:“对不起,我的行李找不到了。”果然我的行李几个月以后才到,当时根本就没上飞机。)

其实我真不怕她走丢了,因为这次我真正看到她是怎样在黑天白夜,无论走路坐车,都能在扑朔离迷的外国的,像蜘蛛一样的网路上,准确的辨认方向,带我们回家。她是灵长类,而我们都还是人类。



进了火车站,排队,运行李,,,小波开始用我给她的小锤到出敲打着自己。行李超重,不完全是超重,而是正好碰到了一位非常挑剔的瘦高男人,而且上机的行李由来时的两件限制成了一件,我只好把小波不喜欢的衣服皮靴都扔了,包括给她带的三套我穿着大,她又绝对不喜欢的礼服,她顺手就都扔到的机场的垃圾桶。给学生的们带的比利时儿童绘画年历最重,全部塞进我的提琴盒。

重新整箱之后,换了一位非常友善的美丽小姐,她不仅没称重量,看着我手中的琴盒,对我更加善意,允许我把背包也一并塞进去,还给我靠窗的座位,让我好感动。

一切就绪,我把小波送回到火车上。又是正巧有一辆刚要开往市区的火车。(所有的乘车总是让人感到这么巧,这么巧,一分钟都不要等的,,,,,可能是因为欧洲的火车很多,随时都在出发,出发)。



难受!

每次和小波分离都特别难受!而这次在异国和小波的短暂相聚更是如此的难解难分。

我想,哪一次旅行没有分离之苦呢?

1997在香港和小波9年后重逢,当小波在机场转身的一刹那,我知道她是乘着她泪如雨下的小船回到香港分社时;而我因为有谢鸣,就没乘船而是坐飞机了,,,,



幸好她还有高静,一个很会安慰人的小姑娘,属狗,O型血,我跟她开玩笑说还差一个星座就和我和朗朗是一类人了。

昨晚开幕式结束后,我们才都觉得很饿,快十点了,餐厅还为我们做了热汤面,最后一次听着“亲爱的,你在那里躲藏?”的靡靡之音,高静说,“小荔姐,听你拉琴之后,我才知道你为什么那么自信,那么特立独行,那么与众不同,,,,我拍了很多小波姐给你录像时的表情,她一直在那样的欣赏着你,,,”原来,同样,在她眼里,我是很怪异的。夜宵后,我们一起来到大厅观看开幕式的录像,完整的开幕式我都录得很好,直到该晓荔拉琴了,电视上一片空白,,,,,

晓波还不会用录像机,我2004年送她的录像机她从未用过,想在不知塞哪了?



晓波觉得我可怜恨不得把她的好东西都给我,我也一样。其实谁都不可怜,都是因为太爱对方了,尤其是小波对我的爱和谢鸣有的一拼。爱之深,恨之切,因为我离她太远了,她还不能平静地面对已经有20年历史的现实。这让我觉得我这得很亏待她了。她是那么的需要我,需要和我在一起,我的EQ和她的IQ才能使她更完美,更平静放松。



感谢上帝让我们这次相见了,我又能怎么祈祷让上帝帮助我们减少分离的痛苦呢?我们对上帝请求是永无止尽的,而上帝却用永远都在帮助我们。每次我都是在观望上帝会怎样帮我,回答我的祈求,而每次的祈求却都因为上帝帮助而是如此的圆满!



Viroux Dax 维如克斯 戴克斯,这是我飞机上座位旁边的15岁比利时荷语区少年的名字,纸和笔都是他给我的,他还把他不爱吃的小饼干给了我,而我什么好东西都塞进了大箱子里了,只好把我的黄油让给了他,他的面包吃得好香。我又把咬了一口的皮萨耶让给他了,当然是切掉了一块。

我们在飞机上互教语言,他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地说着我加拼音给他写的中文:“我会说中文”,虽然有点跑调,可飞行小姐还以为我是带他到美国参加中文比赛的呢。

他是比利时网球少年冠军,现在美国德州进行两年的专业训练,每天打六小时的网球。私人教练,六个月六万欧元。16岁之前大球还不能挣钱,但一到17岁就可以了。每次五万到十几万几十万不等。

戴克斯的爸爸的奶奶是土耳其公主,他的妈妈是收养来的,所以他不知妈妈的来历。

她的妹妹Jayne,是比利时冠军,他自己是世界排名前100。

我们在进关的时候,他说,“喂,一定等着我!”可惜我上了个厕所就再也找不到他了。但愿他在亚特兰大机场没迷路。





(晓荔后记:我和小波在异国他乡的相聚有着无可逾越的鸿沟,主要是观念上的,影响着我们生活习性的点点滴滴:衣着,说话,为人处事的习惯,,,,北京,布鲁塞尔,都是城市,城市人有着城市人的时髦和潮流,是我们这些硅谷人不那么重视的;所以我们一见面,她就从头到脚把我说得一无是处,两天我都挨说,第三天,我拒绝起床,因为没有她可以看的上的衣服可以穿(开玩笑)。

帮小波她们布展,不仅出力,还出了很多馊主意,让她们觉得,我不尊重她们的劳动;暄兵夺主;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但我的意见被采纳之后,影展变得更出色了!

我独自走在冰天雪地的城市里,穿着为了让小波满意的高跟皮靴,忍受着不能快速随意行走的痛苦,来到了艺术宫,看了从巴黎来演出的钢琴三重奏,十分的受感染;碰到了一位30年前从大连来的,可是已双目失明的大连人,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有很多小提琴的古董店,看到了爱不释手的要价一万四千欧元的奥地利小提琴,漂亮极了,音色也十分纯正,我用了一把四千欧元的弓子,在琴店里过了把瘾。

买不起,但可以请老扳带琴到晓波的摄影展开幕式上。有着欧洲人的经济头脑,在第二天的开幕式上,老板居然在我们忐忑不安的等候之中拿着那把古典琴来了,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人能守信用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就用这把 从来没拉过的但拉起来却那么自如的琴在开幕式上拉了起来,,,,,

和小波一起来的翻译同伴听了我的演奏后说,我现在知道晓荔姐为什么那么自信,那么与众不同,那么特立独行,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她说我的拉琴使她理解了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这个星期的经历像天方夜谭,但于我一切却是那么的自然,一切都随着上帝的安排,让我等到了从三千美金降到九百多美金的机票,虽然要在新年的第一天出行;让我听到了两次有意安排都碰不到的音乐会,还有朗朗的钢琴音乐会,爆满,而且掌声雷动,真是我们的骄傲;碰到失明的人,却可以在布鲁塞尔的迷宫般的小路上指点我这个睁眼瞎;和小波观念上的分歧不影响我们姐妹间的亲情,分手了还是忍不住地要掉热泪,很难过。很多亲情都是在一起的时候不珍惜,分手的时候却又无法挽留,,,,,,)





    







--------------------------------------------------------------------------------



Comments:





沙发!!!

晓荔老师要多来发表,我们就有福了。你的文章和你的人一样有趣特别!

- thelastmango(thelastmango) (2010-02-01)







谢谢!thelastmango, 你为什么是最后一个芒果?还是我猜错了?

- xiaoli(violin) (2010-02-01) modify

标签: